关于电影,请见「斯大林之死 (电影)」。
约瑟夫·斯大林之死和国葬斯大林的葬礼游行日期1953年3月9日地点 苏联莫斯科红场参与者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等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中风后死于孔策沃别墅。四天的全国哀悼结束后,苏联为斯大林举行国葬,3月9日将斯大林埋葬在列宁墓。
经过[编辑]
斯大林的健康状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恶化。由于大量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在胜利大游行期间出现轻微中风,1945年10月发生严重心脏病。[1]
1953年3月1日清晨,经过一夜通宵和电影后,斯大林来到他在孔策沃区的住所,去卧室休息。第二天,他没有起床。[2]虽然警卫认为没有看到他像平常一样醒来很奇怪,但他们被严格指示不要打扰。大约晚上10点,他被洛兹加乔夫发现,他进入他的卧室检查他并回忆起斯大林躺在他床边的房间地板上、穿着睡衣裤和汗衫的情景,他的衣服浸泡在陈旧的尿液中。洛兹加乔夫向斯大林询问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但是他能从他身上得到的只是听起来像“Dzhhhhh”的难以理解的反应。洛兹加乔夫用卧室电话打电话给几位政党要人,告诉他们斯大林可能中风并要求他们立即将好医生送到孔策沃别墅。[3][4]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被告知并在几小时后抵达。医生们在3月2日凌晨抵达时,他们改变了斯大林的床上用品。他们诊断他有高血压、胃出血引发的顱內出血(中风)。[5]按照当时的习惯,他在他的别墅里用水蛭治疗。[6]
3月4日,斯大林的病情被媒体报道,其中包括脉搏、血压和尿液分析等细节。为方便起见,他的中风时间据说是3月2日,位置是莫斯科。卧床不起的斯大林于欧洲东部时间3月5日21:50去世。据他的女儿斯韦特兰娜说,这是“艰难而可怕的死亡”。[7]验尸报告显示,他死于脑出血,并且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他也遭受了严重的脑动脉损伤。斯大林可能被谋杀。[8]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贝利亚一直被怀疑是凶手。[9]
殡葬[编辑]
停靈於工會大廈的斯大林遗体
外部视频链接 官方关于斯大林葬礼的苏联纪录片
从3月6日开始,斯大林的遗体在工会大厦的圆柱大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展示。[10]3月9日,斯大林的遗体被送到红场[11]保存在列宁的陵墓中。直到1961年之前,斯大林的遗体一直被保存在这里。[12][13]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贝利亚发表了演讲。演讲结束后,棺材被送到陵墓中。当斯大林的遗体在中午12点(莫斯科时间)被放入陵墓中时,苏联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默哀仪式。类似的纪念活动也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蒙古和朝鲜一起举行。在默哀结束后,一支军乐队演奏了苏联国歌 。在国歌播放后,莫斯科驻军以斯大林的名义举行了阅兵式。在公众向斯大林的棺材表示敬意时,一些人被聚集的人群践踏而死。[14]估计有109人丧生。[15]
画廊[编辑]
斯大林的葬礼游行
在葬礼游行中
阅兵期间苏联空军的飞机
装甲输送车前往红场
关于斯大林在中风(3月1日)后3天和死亡前一天患病的第一份报告。《真理报》第63期,1953年3月4日。
关于斯大林的病情报告,中风(3月1日)后4天和死亡前7小时。《真理报》第64期,1953年3月5日。
列宁和斯大林的陵墓,1957年8月。
相關條目[编辑]
列寧之死
勃列日涅夫之死
戈尔巴乔夫之死
毛澤東之死
金日成之死
参考[编辑]
^ Medvedev, Zhores A. (2006) The unknown Stalin p. 6
^ Sebag Montefiore, Simon. Why Stalin loved Tarzan and wanted John Wayne shot.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4 June 2004 [24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 Последняя тайна Сталина. BBC. 25 February 2003 [2019-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 Montefiore 2004,第634頁.
^ Brent & Naumov 2004.
^ Stalins Tod- das Ende einer Aera. Mitteldeutscher Rundfunk. 3 March 2014 [3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4).
^ Khlevniuk, Oleg V. Master of the House: Stalin and His Inner Circle. New Haven and London. 2008.
^ Service, Robert. Stalin: A Biography. London: Macmillan. 2004. ISBN 978-0-333-72627-3.
^ Conquest, Robert. Stalin: Breaker of Nations. New York and London: Penguin. 1991. ISBN 978-0-140-16953-9.
^ Alexander Ganjushin. Joseph Stalin's funeral: how it happened. Rossiyskaya Gazeta. 6 March 2013 [17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On 6 March, the coffin with Stalin's body was displayed at the Hall of Columns in the House of Trade Unions.
^ Martin Manhoff archive. www.rferl.or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5).
^ Alexander Ganjushin. Russia on the day of Stalin's funeral: A photo look back. Rossiyskaya Gazeta. 5 March 2013 [17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On 9 March, Stalin's embalmed body was interred in the Lenin Mausoleum, which was called the Lenin–Stalin Mausoleum in 1953 to 1961.
^ Why Did Russia Move Stalin's Body?. ThoughtCo.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 Evtushenko, Evgenii. Mourners Crushed at Stalin’s Funeral. Seventeen Moments in Soviet History. [5 Ma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1).
^ Khlevniuk, Oleg. Stalin: New Biography of a Dictator.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7. ISBN 0300219784.
来源[编辑]
Brent, Jonathan; Naumov, Vladimir. Stalin's Last Crime: The Plot Against the Jewish Doctors, 1948–1953. HarperCollins. 2004. ISBN 0-06-093310-0.
Montefiore, Simon Sebag. Stalin: The Court of the Red Tsar. London: Phoenix. 2004. ISBN 978-0-75381-766-7.
查论编斯大林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历史与政治
早年
1905年坦佩雷会议
俄国革命、俄国内战、苏波战争(察里津战役)
崛起
统治苏联
个人崇拜
苏联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
国营农場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东路事件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1931年孟什维克审判
第二个五年计划
西班牙内战
苏联入侵新疆
苏日国界战争
1937年新疆战争
193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入侵波兰
冬季战争
莫斯科和平协定
占领波罗的海国家
苏德轴心谈判
蘇日中立條約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伊宁事变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1946年伊朗危机
1946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
冷战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東方集團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苏南冲突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0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朝鲜战争
去世
约瑟夫·斯大林思想
斯大林主义
新斯大林主义
一国社会主义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斯大林式建筑
阶级斗争尖锐化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达汉诺夫运动
1936年苏联宪法
新苏联人
自然改造大计划
日丹诺夫主义
争议
1907年梯弗里斯银行抢劫案
大清洗
西班牙红色恐怖
乌克兰大饥荒
古拉格
去哥萨克化
去富农化
人口转移 (苏德)
强制安置
沙赫特审判
柳克斯宾馆
希特勒青年团阴谋
蘇聯戰爭罪行
无根的世界主义者
医生案件
莫斯科审判
圖哈切夫斯基案
反犹太主义传闻
内务人民委员会屠杀囚犯
谋杀基洛夫传闻
卡廷大屠殺
梅德韦杰夫森林大屠杀
1937年苏联人口普查
流放 (比萨拉比亚与北布科维纳
高丽人)
北方行动
格鲁吉亚事件
明格列爾人事件
列宁格勒案件
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关系
李森科主义
雅弗理论
图像审查
高加索小扁豆行动
普里博伊行动
文尼察大屠殺
库拉巴蒂
1946年—1947年苏联饥荒
纳齊诺事件
1941年清洗红军
苏联攻势计划争议
作品
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英语:Anarchism or Socialism?)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胜利冲昏头脑
论列宁主义基础(英语:Foundations of Leninism)
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十连击”讲话
1939年8月19日讲话传闻
“历史的伪造者”
斯大林照会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斯大林诗歌
第227号令
第270号令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去斯大林化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波斯波洛夫委员会
平反
赫鲁晓夫解冻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波兰十月
苏联不趋同主义艺术
什唯尔尼克委员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
停滞时代
反对与批评
斯大林讽刺诗
列宁遗嘱
柳廷事件
克里姆林宫密谋
反斯大林左派
俄罗斯解放运动
俄罗斯解放军
俄罗斯军团
乌克兰解放军
托洛茨基主义
中午的黑暗
动物庄园
一九八四
纳粹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的比较
斯大林之死 (电影)
纪念
生活已變得更好
格鲁吉亚三月事件
布达佩斯斯大林雕像
布拉格斯大林雕像
哥里史達林紀念館
巴统斯大林博物馆
以斯大林命名的事物
斯大林的美国佬
斯大林奖
斯大林和平奖
家庭
维萨里奥·朱加什维利 (父亲)
叶卡捷琳娜·格拉泽 (母亲)
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 (首任妻子)
雅可夫·朱加什维利 (儿子)
康斯坦丁·库扎科夫(儿子)
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 (第二任妻子)
瓦西里·朱加什维利 (儿子)
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 (女儿)
阿尔乔姆·谢尔盖耶夫(养子)
叶夫根尼·朱加什维利 (孙子)
加琳娜·朱加什维利 (孙女)
住所(英语:Stalin's residences)
克里姆林宫
孔策沃别墅
苏联
* 维基语录